說起餵奶和擠奶,幾乎每個媽咪都有一部血淚史,母乳媽咪別擔心,哺乳問題大解惑,一次告訴你。哺乳期該如何攝取營養?要補充鈣片、鐵嗎?NG食物有哪些?
母乳媽咪看這邊,哺乳問題大解惑:飲食篇
Q14哺乳期該如何攝取營養?
A:在哺乳期,一天須增加500大卡的熱量,以一般成年女性來說,每天平均要攝取2,000大卡。此時要保持均衡飲食,多補充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蔬果,也可以適量攝取核桃和亞麻仁籽;核桃和亞麻仁籽富含n-3脂肪酸,有助合成DHA,幫助寶寶腦部發育。
許多人都有「哺乳期吃得愈多愈好,寶寶獲得的營養愈豐富」的觀念,但現代人多半沒有營養不良的問題,額外補充豬心、豬腰等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食物反而會造成身體負擔,也不利產後體重控制。哺乳期飲食建議還是以簡單均衡為主。
至於素食媽咪,要看是蛋奶素或全素。蛋奶素因為可以從雞蛋和牛奶中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和鈣質,不需要特別補充其他食物。
全素則必須從豆製品中補充多元蛋白質;建議媽咪除了豆漿、豆腐、豆干、腐皮等黃豆製品,也可以吃紅豆、皇帝豆、雪蓮豆等全穀根莖的豆類,儘量讓食物多元化。鈣質部分可以從傳統板豆腐、深綠色蔬菜中獲得。
此外,由於維生素B12僅存在於動物性食物,素食媽咪應額外補充維生素B12的營養品,以免營養素不足。
Q15此時需要額外補充鈣片、鐵劑嗎?
A:根據國民健康管理署發布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哺乳期一天的鈣質補充上限為2,500mg;鐵質補充上限則是40mg。媽咪若患有乳糖不耐症或不愛喝牛奶,須額外補充鈣片,貧血的人也要適量補充鐵劑。
若要額外補充其它維生素,建議吃綜合維他命,以免單一種類的維生素攝取過量。莫雅淳提醒,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補充任何營養品前都應該詢問醫師或營養師,以免造成反效果。
Q16水喝愈多,乳汁愈充足?
A:前面說過泌乳量和哺乳次數有關,乳房受到的刺激愈頻繁,泌出的乳汁愈多。喝水可以讓身體有足夠的水分製造乳汁、幫助乳汁分泌,但不會讓乳汁變「多」。
若要讓乳汁順利泌出,可以在哺乳前喝200~300cc的水,平常不定時補充水分,以此確保身體獲得充分滋潤。
Q17塞奶時如何平衡奶量?
A:調整泌乳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控制餵奶次數,奶量過多減少哺餵,奶量過少增加哺餵。塞奶的人也可以嘗試吃韭菜、人參、大麥芽、蘆筍、梨子等常見的退奶食物抑制乳汁分泌,但成效要看個人體質,不一定有效。
Q18此時可以吃含酒補品嗎?
A:可以。但因為寶寶喝進含有酒精的母乳會降低睡眠品質並讓動作發展遲緩,所以一定要確保酒精完全代謝再開始哺乳。
由於酒精濃度會在進入人體後半小時~1小時內達到高峰,吃完麻油雞、薑母鴨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哺乳。當然若要徹底杜絕酒精帶來的風險,最保險的方式就是不吃任何含酒食物。
Q19哺乳期的NG食物?
A:咖啡、茶、可樂和能量飲料、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飲品不僅會影響鈣質吸收,也會對寶寶腸胃造成刺激,並讓寶寶夜不成眠、不斷哭鬧。哺乳期應遠離相關的咖啡因食物。
至於帶殼海鮮、花生等過敏食物,因為美國兒科醫學會已在2008年公布哺乳期不用特別避開這些過敏食物,除非媽咪吃了某種食物讓寶寶開始出現過敏症狀,否則不需要特別忌口。
Q20吃了發奶食物,為什麼乳汁還是沒增加?
A:很多人吃了發奶食物、喝了發奶茶,奶水仍然稀稀落落。這有幾個原因,首先是餵/擠奶次數不夠。一般來說,哺乳初期一天至少要餵/擠8次奶,一天餵/擠奶次數一旦低於6次,奶水量就會慢慢減退。
產後即便乳汁再少也要維持擠奶頻率;寶寶出生2、3個月後,泌乳量的多寡和餵/擠奶頻率息息相關,乳汁移出的量不足,奶量就會減少甚至退掉。
其次,如果寶寶吸奶方式錯誤,乳腺管沒有受到充分刺激,即便持續親餵,奶量也很難增加。最後,壓力大、睡眠不安穩都會影響泌乳量。
許多人因為周遭親友過度關心,加上嘗試各種發奶方式都不如預期,因而產生挫敗感。這種無形的心理壓力也會影響乳汁的產出。
名稱 | 材料 | 作法 | 功效 | 小提醒 |
---|---|---|---|---|
花生黑豆燉豬蹄 | 豬蹄200g、花生80g、黑豆30g、生薑3~4片、紅棗6枚、枸杞2錢、黨參3錢、醬油一大匙、米酒一大匙、糖2茶匙 | 花生及黑豆洗淨泡水半小時再汆燙;與洗淨汆燙的豬蹄和洗淨的紅棗、枸杞、黨參一併置於一旁備用,再瀝乾花生、黑豆,與紅棗、枸杞、黨參、豬蹄、薑片一起放入電鍋,加水淹過藥材及食材再放入醬油、米酒、糖一同燉煮,開關跳起即可揭鍋。 | 健脾補腎、促進乳汁分泌 | 容易口乾可以將黑豆量減少;容易腹脹可以將枸杞量減少。 |
麻油牡蠣 | 牡蠣500g、生薑5~6片、當歸3錢、黃耆3錢、麻油一大匙、米酒一大匙 | 用少許鹽洗淨牡蠣並瀝乾,再將當歸、黃耆洗淨放在一旁備用,熱鍋後倒入麻油以小火與薑片爆香,再放入牡蠣以大火快炒,最後放入當歸、黃耆,加入米酒及適量的水煮滾後即可起鍋。 | 補氣養血、增加乳汁 | 麻油屬性溫熱,若容易口乾、便秘或睡眠品質不佳,可以苦茶油取代麻油。 |
杜仲黑豆水 | 杜仲3錢、黑豆40g | 杜仲及黑豆洗淨放入鍋中,倒入1,000ml清水以大火煮滾即可飲用。 | 益腎增乳 | 容易口乾的人建議稀釋後再飲用或減少飲用量。 |
玫瑰花茶 | 玫瑰花2錢、紅糖適量 | 玫瑰花洗淨放入鍋中,倒入500ml清水以大火煮滾,放入紅糖調味即可飲用。 | 疏肝理氣、通乳 | 玫瑰花茶適合乳房腫脹明顯且乳汁排出不暢的媽咪。服用後若乳汁順利排出即可停止飲用。 |
Q21媽咪吃的食物會影響寶寶味覺嗎?
A:會。莫雅淳指出,媽咪吃的食物會反映在乳汁中,因此寶寶會透過乳汁間接嘗試不同食物的味道。若媽咪吃的食物千變萬化,寶寶提早培養多元味覺,長大就不容易挑食、偏食。美國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2001年發表的研究發現,若在哺乳期喝胡蘿蔔汁,寶寶未來會較容易接受胡蘿蔔的味道,吃的量也會比較多。
Q22如何知道寶寶是否吃飽?
A:不少人會以「哭鬧」判斷寶寶是否飢餓。但因為寶寶想睡覺、尿尿便便、不舒服也會用哭鬧表達,用這種方式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並不準確。
建議媽咪以 排泄次數為準;出生一週以上的嬰兒一天應該換5片沉甸甸的尿布,尿液顏色以澄清或淡黃色為主,出生3週內一天會排便2~5次,胎便顏色一開始像柏油,之後會從墨綠、淡綠到黃色。
Q23初乳後的乳汁是否較不營養?
A:初乳和成熟乳皆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和乳糖,只是佔比不同。
初乳脂肪含量為45.8%、蛋白質含量15.6%、乳糖含量是38.6%,成熟乳脂肪含量為55.3%、蛋白質含量6%、乳糖含量則是38.7%。兩者相比除了蛋白質含量落差較大,脂肪和乳糖佔比其實差距不大,所以不用擔心成熟乳的營養成分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