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自己懷孕的剎那,面對腹中小生命,除了驚喜、開心,更希望能健康度過孕期,針對特定疾病預防,疫苗是第一道防線,一起了解認識疫苗預約自己與寶寶的健康。
重點掌握!孕期疫苗Yes or No?
媽咪寶貝 10月號 NO.160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疫苗是用細菌、病毒、腫瘤細胞等製成,並可使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的生物製劑,通過疫苗接種使接受方獲得免疫力。疫苗注射Yes or No?
當女性得知自己懷孕的剎那,面對腹中的小生命,除了驚喜、開心,更希望自己和寶寶能夠平安、健康的度過孕期十月,為了讓孕產過程順利,除了醫護人員的醫療照顧,更重要的是孕媽咪妥善的自我照顧。另一方面,針對特定疾病的預防,疫苗往往是第一道保護的防線,但是對於孕媽咪來說,並非每一種疫苗都可以在懷孕期間施打,除了諮詢婦產科醫師,以下也讓我們先行了解與認識疫苗製成的種類,預約自己與寶寶的身體健康。
疫苗通常分成兩大類,分別是活性減毒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與非活性疫苗(killed vaccine,死菌疫苗),其中死菌疫苗可以在懷孕期間施打,其他還有類毒素疫苗等,在此不再贅述。
活性減毒疫苗
打入人體後能夠提供抗原、自行增植產生免疫反應,但由於疫苗只是經過減毒的程序,活性仍然存在,一般人施打後通常不會出現問題,但對於孕媽咪來說,其疫苗的安全性顧慮比較大。
非活性疫苗
比起活性減毒疫苗,非活性疫苗安全上的顧慮較小,但免疫效力相較於活性減毒疫苗來的短,所以常常需要反覆注射多次,而且疫苗的保護效力無法維持很久。
預約優生,孕前健康檢查
疫苗的概念主要是疾病預防,所以女性一旦有計劃生育的準備,建議諮詢醫療院所,評估自己需不需要接種疫苗。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孕前健康檢查的主要目的是在懷孕前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除了一般的身體健康檢查,針對特定疾病也能及早診斷、早期治療,像是女性接受德國麻疹抗體檢查反應為陰性時,則建議在懷孕前注射疫苗,保護胎兒不受疾病感染。
臺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陳震宇指出,現階段臺北市、新北市政府各有推動「婚後孕前健康檢查」的補助計劃,實施辦法則依地方政府公告的細節施行。以臺北市來看,規定受補助檢查費用者,須設籍臺北市、已結婚、未生育第一胎的市民。男性安排檢查:尿液檢查、血液常規、梅毒篩檢、愛滋病篩檢、精液分析檢查(男性請禁慾3天)等5項;女性安排檢查:尿液檢查、血液常規、梅毒篩檢、愛滋病篩檢、德國麻疹抗體、水痘抗體、甲狀腺刺激素、紅斑性狼瘡等8項。此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辦理生育健康補助僅限於特約醫療院所。
孕前施打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沈孟勳指出,孕前施打的疫苗常見主要有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和水痘疫苗,因為這些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在懷孕期間施打恐出現胎兒異常,腦神經部位或是視覺病變等問題。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
致病原因
麻疹(Measles):麻疹病毒是一種單鏈負價具有包膜的RNA病毒,人類則是麻疹病毒唯一的宿主及傳染窩,可經由空氣、飛沫、或接觸病人的鼻咽黏液而感染,主要好發於冬末及春季。
腮腺炎(Mumps):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屬於急性病毒性疾病,經由飛沫及直接接觸病人的口水所傳染,前趨症狀為1至2天的疲倦、食慾不振,之後會出現腮腺疼痛、發燒、喉嚨痛,或有腮腺腫大、一個或多個唾液腺腫大且感疼痛。
德國麻疹(Rubella):由德國麻疹病毒經呼吸道感染所引起,一般好發於春天或是冬季,患者在出疹前後七天都具有高度傳染性,主要接觸到受感染的鼻咽分泌物而被傳染,常見症狀除了發燒、疲倦,有些人會伴有全身性丘疹,耳後淋巴結、枕骨下淋巴結以及頸後淋巴結腫大,有些女性則會出現關節炎及感到關節疼痛,嚴重者將導致肺炎。
孕期感染
麻疹:懷孕中感染麻疹會造成自然流產、早產、胎兒體重過低等,但並不會造成胎兒的缺陷。
腮腺炎:若在第一孕期感染腮腺炎,比較容易發生流產狀況。
德國麻疹:前不久鄰近國家日本德國麻疹疫情持續升高,導致人心惶惶,沈孟勳醫師表示,德國麻疹致畸胎率高,且在懷孕不同的階段對胎兒造成的影響也會不一樣,懷孕三個月之前,胚胎中的神經管正在發育,孕媽咪感染德國麻疹後,胎兒恐出現眼睛病變如青光眼、白內障,到心臟病變如動脈導管閉鎖不全、心室中膈缺損等,腦膜腦炎、肝脾腫大、子宮內胎兒生長遲緩、先天性耳聾等全身性疾病都有可能會發生,這時候感染德國麻疹病毒所造成的畸胎性將高達三到五成;到了懷孕中後期,假使孕媽咪不小心遭受感染,由於胎兒的主要器官大多長成,造成先天性畸形的機會已大為降低。
疫苗施打建議
臺灣政府已提供出生滿12個月,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但仍有少部分人未曾接種過,或是抗體保護能力已消失。所以在《孕婦健康手冊》中也載明「妊娠第一期抽血檢驗德國麻疹抗體檢查」,若檢查出來發現有抗體當然最好,但若是德國麻疹抗體檢查呈現陰性的孕媽咪,表示身體沒有抗體,但這時候也不能接種德國麻疹疫苗。
陳震宇醫師指出,根據疾管局的資料,接種後28天內應避免懷孕。這是因為德國麻疹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混合疫苗亦同),儘管疫苗毒性已下降,但活性仍存在,疫苗對人體仍是會造成間接的影響或是副作用的發生。
沈孟勳醫師表示,未有此抗體的懷孕女性應該特別注意避免遭受到感染,且不要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並在產後儘速接種MMR疫苗,降低產後風險,保障個人、新生兒以及下一胎幼兒的健康。
另一方面,根據疾病管制署的資料,針對育齡婦女民國60年8月以前出生者,公費提供1劑MMR疫苗接種建議;民國60年9月以後出生者,依當時政策應已至少接種過一劑含德國麻疹疫苗,如現今檢測不具徳國麻疹抗體並出具德國麻疹抗體陰性證明,公費提供1劑MMR疫苗;再者,針對首次來臺申請居留而無徳國麻疹疫苗接種證明者,或經檢測不具徳國麻疹抗體並出具德國麻疹抗體陰性證明者,公費提供1劑MMR疫苗。
接種疫苗一個月內,應避免懷孕
陳震宇醫師指出,根據疾管局的資料,接種後28天內應避免懷孕。但如果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接種MMR該怎麼辦呢?沈孟勳醫師表示,目前沒有任何報導或是證據顯示,因為施打德國麻疹疫苗不小心懷孕就會引起畸胎症或是其它後遺症等反應,但是仍需特別注意,所以臨床婦產科醫師會在產檢時以超音波密集追縱檢查,水痘疫苗也是一樣,請孕媽咪無需過度緊張,或是將胎兒引產掉。
水痘
致病原因
水痘由水痘病毒引起,主要透過與感染者的皮膚直接接觸、飛沫、空氣傳染,或是被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所污染的器物間接傳染。過去認為只要染上水痘一次之後,就能終身免疫,但仍有少數成年人未曾發過水痘,而成人和免疫功能不全者一旦染上水痘,危險程度相較於孩童時期來的高,女性懷孕感染水痘也會影響腹中的寶寶。
孕期感染
根據疾病管制署的資料指出,女性於懷孕期間感染水痘,會垂直傳染給胎兒,新生兒有可能發生以下兩種狀況:
1先天性水痘症候群:懷孕20週以前感染水痘的母親所生下之嬰兒,出現的先天畸形時稱之,但此症不常見,發生率一般在1~2%左右。
2周產期水痘:如果媽媽是在小朋友「出生前五天」或是「出生後兩天」發水痘,這段時間的小朋友產生嚴重水痘的機率比較高,稱為「周產期水痘症」。而且這時候媽咪沒有辦法產生抗體給寶寶,相對之下這種小朋友染上水痘的狀況較危險,臨床上醫師會在嬰兒住院後給予抗病毒的藥物,以及免疫球蛋白的治療。
疫苗施打建議
目前,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水痘疫苗,但如果不確定自己小時候有沒有得過水痘,可到醫院進行抽血,檢測血液中是否帶有水痘抗體,就可以得知身體對水痘的抵抗能力。沈孟勳醫師提醒,水痘疫苗也同樣屬於非活性疫苗,如果打算懷孕的女性,確定沒有得過水痘,或是水痘疫苗的抗體已經消失,可與產檢醫師討論需不需要施打水痘疫苗、何時施打、或是如何避免進一步遭受感染。
孕前、孕期施打
HOT!百日咳
致病原因
百日咳由百日咳桿菌侵犯呼吸道引起的急性細菌性疾病,主要經由飛沫傳染,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
注意新生兒感染
沈孟勳醫師指出,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已建議女性在懷孕第二、三孕期施打百日咳疫苗,主要是因為美國新生兒感染百日咳的比率相當高,探究原因多半遭受到主要照護者的傳染。據臺灣疾病管制署(99年)的資料顯示,當年底出生之女嬰,出生後於接生的婦產科接受照護至第10天後返家,當日出現輕微咳嗽,初次診斷疑似感冒,後因發燒、咳嗽有痰、發紺、嘔吐等症狀轉診至某醫學中心隔離治療,沒過多久,女嬰即因敗血性休克死亡,經檢驗確認並研判死因與百日咳相關。近年臺灣百日咳個案每年約在40至90例間,特別是以未完成接種疫苗的嬰幼兒為主要感染族群。
疫苗施打建議
接種疫苗雖可有效預防百日咳,但現行預防接種的政策為出生滿2、4、6、18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新生兒從出生後至2個月中間,完全沒有任何抗體,列為高度危險暴露群。
陳震宇醫師和沈孟勳醫師皆表示,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已經建議在懷孕第二、三孕期施打百日咳疫苗,臺灣衛生福利部傳染防治諮詢委員會也在民國101年11月9日建議孕媽咪於懷孕20週之後施打百日咳疫苗。沈孟勳醫師指出,原則上建議孕媽咪於妊娠24~36週之間接種百日咳疫苗,如未接種,也建議於產後立即接種一劑疫苗,除讓母體產生抗體,抗體也將透過胎盤傳給胎兒,以降低新生兒感染百日咳的機會。甚至,凡有可能接觸一歲以下嬰兒之19~64歲成人(產婦、準備懷孕之婦女及其家屬),及過去未曾接種過百日咳疫苗且會直接照護病人之醫療工作者,也都建議施打百日咳疫苗。
日常生活照護
除了施打疫苗,在接觸嬰幼兒前,也應該要先洗手,以免將細菌帶給孩子,也應避免帶嬰幼兒出入人多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地方,以降低被感染百日咳的機會。
B型肝炎
致病原因
由B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傳染途徑主要分為兩種:
1水平傳染,含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人體內而感染,例如性行為、輸血、注射、共用牙刷等行為都有可能受到傳染。
2垂直傳染:沈孟勳醫師指出,若本身是B型肝炎帶原者的孕媽咪,會在生產前後將B型肝炎病毒經由胎盤傳染給新生兒。而此垂直性感染在臺灣約有40~50%的帶原者經由此途徑傳染,比例非常高。
孕期感染
假使孕媽咪為B型肝炎帶原者或是在懷孕期間遭受感染,但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會造成胎兒流產或是胎兒畸形,只要觀察胎兒沒有異常,無須中止妊娠,但仍有可能會出現胎兒體重過輕、早產等問題,因此在懷孕期間需要特別觀察胎兒的狀況。孕媽咪於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避免受到B型肝炎的傳染?除了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且不與別人共用牙刷、毛巾、指甲剪、針灸,避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感染。
施打建議
B型肝炎疫苗可有效預防B型肝炎病毒。陳震宇醫師表示,B型肝炎的檢查主要是因為B肝在臺灣地區屬於高危險群,會經由胎盤和產道傳染給胎兒,所以政府建議孕媽咪於妊娠第三期抽血檢查B型肝炎表面抗原檢查、B型肝炎e抗原檢查(HBsAg),準媽咪的B型肝炎血液檢查結果如果是「e抗原陽性(+)」,寶寶應在出生後且不超過24小時內,立即接受一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及第1劑B型肝炎疫苗,滿1個月及6個月時,再依序接種第2、3劑B型肝炎疫苗。
如此一來,寶寶帶原B型肝炎的機率將大幅降低,但要記得定期追蹤。但若是準媽咪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或e抗原(HBsAg)陽性,於產後轉診請消化專科醫師進行追蹤檢驗。儘管產後媽咪為B型肝炎帶原者,只要新生兒有依規定時程施打疫苗,仍可正常哺餵母乳。
流行性感冒
致病原因
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常有流鼻水、鼻塞、發燒、咳嗽等症狀出現,部分會出現嘔吐、腹瀉;流行性感冒除了普通感冒的症狀,還會合併全身性的不舒服,如高燒、畏寒、肌肉痠痛、倦怠等。
普通感冒的致病原因以鼻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細胞融合病毒、腺病毒等,約有200至300種不同的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則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目前分成A、B、C型,由於病毒型態變異性大,也容易造成大規模的流行,像是A型季節流感病毒會根據表面病原再分成不同的亞型,例如H1N1、H3N2等;而臨床上所謂的感冒、喉炎、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以及無法區分的急性呼吸道病症,都有可能是流感病毒引起。
孕期感染
沈孟勳醫師指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現階段的感冒病毒會直接造成致畸胎性或是早期流產的風險,但要防範流感病毒引起的併發症,因為孕媽咪的免疫力低,加上心血管、呼吸系統隨著懷孕而有變化,一旦流行性感冒置之不理,嚴重者會引起肺炎、心內膜炎、或是複雜的呼吸道問題,同時對胎兒造成威脅。
施打建議
現階段對付流感的方式就是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降低併發症的發生,並給予胎兒被動的免疫力。沈孟勳醫師表示流感疫苗屬於去活性疫苗,目前也無直接證據顯示流感疫苗將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造成危害,但要觀察孕媽咪注射後有無產生副作用,一般來說會產生輕微像是感冒的症狀,但如果出現極度不適,請盡速到醫院就診。此外,流感疫苗通常使用雞蛋製成,因此對雞蛋過敏的人,必須請醫師評估後再決定可不可以施打疫苗。
如果孕媽咪擔心懷孕初期正是胎兒神經管發育之際,沈醫師建議不妨三個月後再施打,施打之後須等待二至四週,抗體才會產生。不過流感病毒變異性極大,每年的流感疫苗是由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公布,再交由各藥廠製造、生產該年度的疫苗,並無法百分之百完全預防當年度即有可能爆發的流行感冒病毒。
日常防護
此外,克流感藥物主要針對今年預測的流感病毒發揮作用,對其它數百種的感冒病毒完全無效!除了流感疫苗的防護,無論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其傳播方式均由飛沫傳染,或是接觸到殘有病毒的口沫、鼻涕等黏液,再碰觸自己的口鼻而感染。流感通常在發病前一天至症狀出現後的三至七天,都有可能會傳染給別人,陳震宇醫師叮嚀,這段時間如果家中有人感冒,或是季節流感流行期,請孕媽咪隨身配戴口罩、少出入公共場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勤洗手以避免被感染。
切勿自行購買成藥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孕婦使用的藥物分為A、B、C、D、X五級,A級沒有致畸胎的疑慮,對胎兒造成的傷害性也最小;B級雖然在動物實驗顯示對胎兒沒有危險性,但未對孕婦做過對照組研究,有待商榷。在此提醒孕媽咪,無論何種感冒,切勿自行到藥局購買成藥服用,因為有些成藥中的複方成分,混有孕婦用藥分級列管中的C、D級藥物,恐對胎兒有害。X級藥物則容易造成胎兒異常,除非特殊原因,臨床上不建議使用。因此,孕媽咪有任何身心上的不適,請至醫療院所求診。
莫驚慌!狂犬病疫苗
致病原因
據疾管署的資料顯示,狂犬病乃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通常從有狂犬病的動物,經由抓、咬的傷口將含有病毒的唾液傳至人體,此外,人類患者的唾液也會有狂犬病病毒,理論上有可能透過人與人直接傳染,雖然至今尚無病例報告,但是曾發生病患捐贈眼角膜,導致受贈者感染狂犬病案例。狂犬病一旦發病後,致死率幾乎高達100%,但若是能在動物咬傷後,及時就醫,接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可以有效的降低發病的風險。
日常防護
建議家中有寵物者,不任意棄養且定期至動物醫院施打疫苗,如果家中的幼犬、幼貓因月齡3個月以下,暫時無法接種動物狂犬病疫苗,也請避免讓牠們接觸其他野生動物。另一方面,避免狂犬病的方法就是不碰觸、逗弄、獵捕、飼養野生動物;不撿拾生病的野生動物、屍體,一旦遭到哺乳動物抓咬傷,立即以肥皂及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然後立刻就醫治療。
如家中動物出現停止吃喝、不安、頻尿、畏光或出現攻擊性等行為反應,請儘速通報各地動物防疫機關處理(通報專線:0800-761-590)。
施打建議
陳震宇醫師表示,由於狂犬病疫苗屬於非活性疫苗,因此可在懷孕期間施打。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資料顯示:「雖然有動物研究顯示狂犬病毒可能透過哺乳傳染,但亦無法排出傳染源係唾液而非乳汁,因此各國指引均未說明應允許或禁止哺乳,而是由臨床醫師視個案實際情況與持續哺乳之必要性而決定。」
特殊疫苗
疫苗施打的準則,係由政府根據過去臺灣當地的疾病歷史與地區疾病的流行率,評估哪一類的疫苗接種對國人最適合,配合國家的財政負擔足以應付的情況下,納入公費疫苗的選項中。其他沒有納入補助的疫苗,只要經政府核准上市,表示經臨床評估後發現新疫苗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雖然尚未全面開放公費施打,但孕媽咪可聽從醫師的建議,以及評估自己的需求決定是否至醫療院所,或是到當地衛生機關接種疫苗。
陳震宇醫師表示,最常見的就是黃熱病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一旦國人需要前往黃熱病高風險地區應該先行接種活性減毒黃熱病疫苗(但黃熱病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所以懷孕初期及 6個月以下的嬰兒禁止接種),年齡滿 9 個月以上者,於皮下注射一次疫苗,約7~10天後會產生抗體,可維持 30~35 年,目前國際衛生條例要求出入黃熱病疫區的旅客,每 10 年仍須再接種一次。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
沈孟勳醫師指出,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染疾病,易發生子宮頸病變、子宮頸癌,但由於孕媽咪感染此病毒,對胎兒造成的危害非常低,但為了女性自身的健康著想,目前規定9~26歲的女性施打疫苗,對於預防子宮頸癌的效果不錯,但超過26歲的女性,經過婦產科醫師的評估後仍是可施打,但就孕媽咪而言,人類乳突疫苗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被歸類為B級用藥,不建議於妊娠期間施打。
疫苗是預防非治療
懷孕前接種疫苗,可以保護媽咪自己及胎兒,也可讓寶寶在出生後產生被動免疫力。所以有必要在懷孕前接受適當的疫苗接種,包括B肝、水痘、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流感等疫苗。
最後提醒孕媽咪,疫苗是預防用途而非治療用途,更不是藥物,疫苗是將某一個成分打進人體後,訓練身體的系統提早產生抗體,下次接受到病毒時將可快速產生反應,而不同的疫苗也有不同的保護期限,最好於計劃生育前至醫療院所檢查是否身上帶有抗體。
沈孟勳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臺北醫學大學生殖不孕症臨床研究醫師
現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
陳震宇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博士
專長:高危險妊娠、早產防治、高層次超音波、妊娠評估、子宮內胎兒治療
現職:臺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臺北馬偕紀念醫院產房主任